“傳統產業升級,以往多關注企業個體,而對整體產業本身缺乏高度重視。我們希望能以摩托車車產業為樣本,為江門其他產業升級提供借鑒案例。”江門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永堅精機(江門)有限公司總裁劉大磊說。
“國三”標準即將告別市場
江門中小摩企面臨洗牌
作為全國最大的摩托車車制造基地,江門擁有16家摩托車整車生產企業(以國家發改委公告為依據),包括持續多年在行業內領跑的龍頭企業大長江集團。而摩托車產業本身涉及五金、機械加工、精密制造等多個產業鏈,根據市經信局至2016年末數據江門擁有摩托車零部件及相關配套生產企業300多家。除了作為特色以及產業鏈涉及面廣的面相外,摩托車產業還面臨著即將到來的技術窗口期,這也讓產業轉型升級更為緊迫。
《摩托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四階段)》(GB14622-2016)已于去年7月1日起實施,而2019年7月1日起,所有“國三”排放摩托車在國內不能上牌、新車停止銷售。顯然,“國四”排放標準正式落地后,摩托車行業無疑將迎來一次洗牌。“國家排放法規出來,能過就活不能過就死。”劉大磊說,這對于摩企無疑是一場嚴酷的考驗。
據他介紹,按照有關技術指標要求,燃油電噴系統替代化油器是摩托車“國三”產品升級到“國四”的必然選擇,轉“國四”后現有以油化器作為供油系統的摩托車將告別市場。要完成這個升級,摩托車發動機燃油電噴系統必須與發動機進行匹配才能定型生產,而該匹配不僅技術要求高,而且需要較高昂的設備以及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一般摩托車企業難以單獨完成匹配工作,必須找電噴系統生產企業進行合作。
江門情況同樣如是。政協教科文衛調研組通過調研發現,升級“國四”江門16家摩企需要分別匹配數百個型號的發動機,趕在期限前完成匹配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這過程,如果由各個企業獨立完成,大部分江門摩企缺乏足夠的研發能力以及技術人才積累,即使是行業龍頭的大長江也是近幾年才完成企業自主研發中心的建設。再加上現時國內諸多城市“限摩禁摩”政策,以及電動市場興起等市場因素影響,整個摩托車產業的低迷也直接影響了各摩企技術研發的進步。
建立基礎研發平臺
轉“危”為“機”鞏固行業地位
調研組認為,在“國四”時間窗口前,正是推動組建摩托車公共基礎研發平臺的好時機,而這正是力促江門摩托車產業轉“危”為“機”,繼續鞏固全市摩托車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地位的得力舉措。
通過政府牽頭搭臺引導,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共同參與、成果共享,首要便是以研發技術聯盟破解升級“國四”的電噴系統研發難題。“很多摩托車廠發動機形式非常接近,選擇基本型發動機,把它電噴改造完成以后,很多小廠就不需要一個個去做這些事。這一塊可以做共有技術,不搞重復研發,針對幾款摩托車匹配好之后,所有小廠或中型工廠問題都解決了。”劉大磊說。以研發電噴系統為例,在研發平臺的運作模式上,調研組建議由電噴系統的關鍵零部件生產商、系統集成供應商、摩托車主機和整車生產企業、大專院校及研究機構、
公共檢測機構組建技術聯盟技,聯盟成員按入盟協議投入資金、設備和人員開展研發所得的電噴系統最終應用于全市摩托車生產,參與聯盟各方按權重分享系統銷售利益。
另一方面,江門本身擁有建立摩托車基礎研發平臺的優勢。江門坐擁國家級的摩托車及配件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儀器總值達3000多萬元,檢測能力覆蓋的產品比例達到89.3%,覆蓋的項目(參數)達94 .4%.劉大磊表示,江門摩檢中心所擁有的3000萬元高檔設備完全可以滿足企業研發所需,這些設備目前更多用于普通檢測,科研應用潛力遠未發掘。